(文章來源:福州日報 2023.4.20 記者:任思言通訊員 黃佳文 林晉如 劉其燚)
(中房鎮嶺兜村轉水橋成為網紅打卡點 通訊員 游永健攝)
近日,第六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公布,羅源縣中房鎮溪門村入選。這是中房鎮入選的第7個中國傳統村落。
為何一座小鎮能孕育這么多名古村落?據介紹,中房鎮已有千年歷史,擁有100多座明清時期古民居,被譽為“沒有圍墻的古村落博物館”。該鎮依托深厚的歷史底蘊,通過匯聚村民力量,挖掘歷史文化內涵,發展文旅產業,積極探索古村活化利用之路。
村民守護 讓古村“留”下來
青磚黛瓦、白墻挑檐……走進群山環抱的溪門村,一座座極具歷史感的老建筑映入眼簾,與蜿蜒河廊、疊石流水構成了一幅天然水墨畫。
“村里的溪門宮、黃氏祖屋、水尾宮廟等都是經典的古建筑,村里還有一條千年石拱橋,每年都吸引不少游客來觀光?!毕T村村支書黃照通介紹,溪門村保持了明清時期的村落格局,保留有古建筑20余處,街巷保存基本完整。
古村歷史風貌得以保留,離不開村民們的悉心呵護?!按迕駛儗耪己苷湎圩o,古厝修繕時,大家都爭著出錢出力?!秉S照通說。
在深坑村,村民們同樣滿懷熱情,通過聯合羅源縣魏氏宗親會,完成了魏氏宗祠、魏氏祖屋等20多座古民居修繕,大大改善了古村面貌。
在村民自發的保護背后,是中房鎮政府的引領示范。該鎮成立傳統村落保護工作領導小組,在厚富村、滿盾村、深坑村、嶺兜村等傳統古村落分別投入數百萬元,完成了基礎設施改善、古建筑修繕和美麗鄉村建設等工作,在保護村落風貌的同時,改善其人居環境。
挖掘文化 讓古村“活”起來
老建筑留下來了,怎么活化利用?中房給出的答案是:打好“文化牌”。
在深坑村,修復如初的魏氏宗祠、魏氏祖厝等古建筑是村里提升文化振興的重點,承擔著村縣志館、書法展示館功能,圍繞傳統文化、黨史教育、理想信念教育等,定位傳統文化與紅色研學主題,成為村民和游客前來參觀、學習的重要場所。
以村落為平臺,以文化為底色,中房鎮依托傳承下來的古建筑,挖掘各村的傳統文化、歷史典故,喚醒這些“沉睡”的資源。
“傳統村落作為歷史的載體,存儲著大量的歷史文化信息,我們不但要保護‘筋骨肉’,更要傳承好‘精氣神’?!绷_源縣歷史文化古厝保護中心工作人員陳粵介紹,依托“一村一表”,中房鎮深度挖掘各村的歷史文化,修建文化介紹墻、文化展覽館,將厚重的文化底蘊轉化成可以“摸得著”的文化環境。
文旅融合 讓古村“旺”起來
“現在我們看到的就是嶺兜村的鎮村之寶——轉水橋。它始建于宋元豐七年,也就是1084年……”走進嶺兜村,村支書黃玠浩正為一批游客介紹村中的古橋,“這里的一草一木都是鮮活的歷史課本?!?/p>
在嶺兜村,轉水橋已成為當地一張亮麗的旅游名片,不僅備受游客青睞,還被羅源縣美協、攝協列入采風點中,吸引大量的美術和攝影愛好者前來寫生、拍照。
古橋有魅力,古厝也煥發新活力。滿盾村和嶺兜村在福建傳統村落建筑海峽租養平臺掛名,將古厝以民宿的形式推向市場,大量游客前來觀光體驗。
“挖掘傳統文化的價值,就能為鄉村振興打造新的產業項目?!敝蟹挎傸h委書記林云介紹,立足特色資源,該鎮持續打造文化旅游產品,積聚人氣,讓古村“旺”起來。
針對文化遺產分布范圍較散、隸屬不同村莊的瓶頸,該鎮還采取了組團式鄉村振興的策略,推動地理位置相鄰的林家村、疊石村、滿盾村聯合組建旅游公司,共同發展文化旅游業。
如今,通過旅游、研學、云上游等形式,中房鎮一邊推動地方經濟發展,帶動村民就地就業增收,一邊反哺傳統村落保護,讓傳統村落村民的利益與傳統村落的保護和發展聯系在一起,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。